
近日,福建舰甲板上进行的歼-35隐身舰载机弹射测试画面流出后,引发外媒关注。美国《国家利益》对比了歼-35与F-35C的七项指标,得出结论:在速度、动力、作战半径和弹舱容量这四项核心性能上,歼-35占优;而F-35C在“实战经验”和“盟友体系”这两项软实力上有优势。媒体的这种对比既强调了F-35C的长处,也把对方的一些设计取舍放大成了“缺陷”郑州配资网在线登录,引来热议。
先看动力与速度。歼-35采用双发设计,配备两台涡扇-19发动机,总推力超过24吨,推重比据称可达到约11,这使得它在短时间内达到更高速率,官方或爱好者报道称其极限速度可触及2.2马赫,并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。双发的好处不仅是更大的推力,还提供了发动机冗余:一台故障时另一台仍能保障返航,这对航母起降、海上远航的舰载机来说尤为重要。
相对地,F-35C由一台F135发动机驱动,单台推力约19吨,设计时重视涡扇涵道比与燃油效率,但在超音速状态下燃油消耗明显上升,最大速度常被限制在约1.6马赫。单发结构在可靠性与安全冗余上不如双发方案。
展开剩余71%武器载荷与作战半径方面,歼-35的内置弹舱据称可容纳6枚空空导弹(例如射程较远的霹雳-15或霹雳-17),在外挂时还能携带更多武器,整体外载能力可达数吨,能够挂载反舰导弹等对海打击武器。相比之下,F-35C的内置弹舱通常被认为只能放置约4枚AIM-120等中程空空导弹;虽然外挂可以把载弹量提升到更高,但会明显影响隐身特性。作战半径方面,有报道把歼-35标为约1350公里,而F-35C约为1100公里——如果两者数据属实,歼-35在航程与战区覆盖范围上更有伸展性。
关于机炮的争论也被推上台面。美媒把F-35C的多用途能力和携带对地弹药能力列为优点,同时指出歼-35没有内置机炮可能是缺陷。反过来看,F-35家族中只有空军型F-35A配备内置机炮,海军型F-35C通常通过外挂炮舱来实现机炮功能,这会牺牲部分隐身效果。现代空战正逐步由机炮近距格斗转向超视距导弹为主;在这种趋势下,导弹的机动承受力、过载能力和发射后引导等特性,往往比机炮更能决定交战结果。文中提到,歼-35所配短距格斗导弹的过载能力和发射后锁定功能,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完成交战任务。
此外,文章还提到未来武器系统的整合可能性,比如将激光武器、小型高效能定向能武器等集成到飞机平台,用以补充或替代传统武器。此类技术若成熟,会改变对机炮的需求与作战方式。
在体系作战方面,外媒强调F-35C凭借Link-16等数据链已融入美军广泛的作战网络,具备实战经验与盟友联合作战的优势。但支持者指出,歼-35并非单机作战定位,它被设计为可与预警机、舰载火力和无人机等构成联合作战体系。例如通过与空警、歼-15T等平台的协同,实现分层防御与攻防分工;更有提出“忠诚僚机”概念——歼-35可指挥多架无人攻击机协同作战,放大作战效果。
综上所述,评价两款舰载机时既有性能参数的直接对比,也有战术运用、体系集成和实战经验等软实力的权衡。媒体在列举优劣时往往带有侧重:一方面突出己方或盟友的体系优势与实战记录,另一方面把对手的某些设计选择解读为缺点。无论如何,歼-35若能保持量产并纳入舰载战斗群,其在速度、载弹与作战半径上的优势,确实可能改变某些海域的力量对比;而F-35C的成熟作战网络与多国联合作战经验,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抹去的因素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东方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